人应持草之心态,谦逊而坚韧,这是我深信不疑的。
曾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学者,在殿堂之上,与国之首脑争论学术;归途中,又以虚怀若谷之心,聆听出租车司机的不懈辩驳。他不争辩,只以微微颔首,彰显出不卑不亢的气度。
试看,与权贵论道,他不谄媚、不退缩;与市井小民交流,他无傲气、存耐心。此不正似那顽强不屈的小草,毫无自卑之意?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推崇与颂扬?
然而,在这纷繁世界之中,也出现了如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般的特例。
当教授在网上误书一词,有学子指出其谬,换来的却是粗言秽语。如此小事,照见了人性之疵,花虽盛,亦有凋零之时,何来恒久之傲?接受建言,本为美事,然教授之态,令人惋惜,若人人如此,国将如何强盛?
古语有云: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此非教我们以纯净之心,接纳万物之理?
自幼,我便知东西方文化差异,外国人对直面批评,持开放之心;我辈却因自尊心作祟,怯于指出他人不足,既显傲气,又露自卑,岂不哀哉!
若我们能抱持草一般的心态,平等相待,社会上便无分贵贱;若我们心怀纯洁,生活自然愈加美好。